乡村教育和乡村教师依然是最薄弱环节,师范生“下不去、留不住、教不好”现象当前依然存在。培育具有教育情怀、能够扎根乡土的师范生是新时代师范院校的重要使命,也是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。
建构培育乡村教育情怀的文化生态。营造良好文化氛围,激发师范生热爱乡村教育的情感、奉献乡村教育的信念,是培育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的必然选择。一是营造培育乡村教育情怀的精神氛围。去年教师节前夕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,从理想信念、道德情操、育人智慧、躬耕态度、仁爱之心、弘道追求几方面概括了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义,为培育师范生乡村教育情怀提供了指导原则。师范院校应发挥新时代师德模范的榜样作用,大力弘扬优秀乡村教师的先进事迹,引导师范生树立成为乡村教育家的远大志向。二是打造蕴含乡村教育情怀的空间环境。师范院校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价值功能,借助校园文化墙、校刊校报、标语横幅等载体,大力宣传以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措施,充分调动师范生投身乡村教育的积极性;在教学楼、实训室、学生宿舍的空白区域设立以乡村教育为主题的图书角和展示区,引导师范生主动学习、了解乡村教育的理论知识,为培育师范生的乡村教育情怀奠定坚实基础。三是重视浸润乡村教育情怀的文化宣传。生动的思想文化宣传有助于提高师范生对扎根乡村从教的认同感、荣誉感和崇高感,师范院校可借助校园网络平台,发挥官方微博、微信公众号、抖音、快手、广播电视、报刊等媒体的功能和作用,宣传国家有关乡村教育的政策,传播乡土教育文化,让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了解、接受、热爱乡村教育。